定滑輪的作用(定滑輪的作用)
時間:2024-04-23 11:59:40
瀏覽量:
本文目錄一覽
- 1,定滑輪的作用主要是什么
- 2,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什么不同
- 3,描述一下動滑輪和定滑輪以及滑輪組的作用
- 4,定滑輪什么作用
- 5,定滑輪和斜面能組成的機械有什么用途
1,定滑輪的作用主要是什么
定滑輪的實質(zhì)是一個等臂杠桿,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,其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目的和要求2,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什么不同
動滑輪省力,定滑輪不省力 動滑輪不改變施力方向,定滑輪改變施力方向 定滑輪需要一個支點(或者叫懸掛點?固定點?),定滑輪不需要 如果要把物體提升h的高度,用定滑輪需要拉動繩子的距離為h,但如果用動滑輪需要拉動繩子的距離大于等于2h3,描述一下動滑輪和定滑輪以及滑輪組的作用
定滑輪:不能省力,也不能省距離,能改變力的作用方向動滑輪:能省一半的力,但要費距離,不能改變力的作用方向滑輪組:既能省力,由能改變力的作用方向一個省力不改變反向,一個改變反向不省力,一個省力又可以改或不改變方向4,定滑輪什么作用
改變力的方向;使用定滑輪不省力,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。不可以省距離。可以改變作用力的方向,但是不改變大小。使用滑輪時,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。定滑輪不省力,例如2N=2N,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。屬于滑輪原理的應(yīng)用,和機械功的討論。實質(zhì)上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【等臂杠桿】。軸的位置隨被拉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稱為動滑輪。動滑輪實質(zhì)是動力臂等于2倍阻力臂的杠桿【省力杠桿】。它不能改變力的方向,但最多能夠省一半的力,但是不省功。與定滑輪能夠組成滑輪組。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簡單機械。定滑輪的作用:改變力的方向。一、概述:1、定義:使用滑輪時,軸的位置固定不動的滑輪稱為定滑輪。2、定滑輪不省力,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。屬于滑輪原理的應(yīng)用,和機械功的討論。3、實質(zhì)上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【等臂杠桿】。二、定滑輪原理:1、定滑輪實質(zhì)是個等臂杠桿,動力臂L1、阻力臂L2都等于滑輪半徑。根據(jù)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和不省距離的結(jié)論。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,固定在一個位置轉(zhuǎn)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定滑輪。2、根據(jù)F1*L1=F2*L2可得,定滑輪的實質(zhì)是一個等臂杠桿,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,但是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,不可以省距離。三、實驗方法:1、取一單滑輪固定在方座支架上,構(gòu)成一個定滑輪。用細繩跨過滑輪,細繩的一端掛上鉤碼作為阻力,鋼繩的另一端掛一測力計;2、用手豎直向下勻速拉測力計,當(dāng)滑輪平衡時,觀察測力計,眼睛平視讀數(shù);3、改變測力計拉力的方向(水平、斜向下、向下),當(dāng)滑輪平衡時,記下各測力計的讀數(shù);4、改變所掛鉤碼的重量,重復(fù)三次上述實驗,并記下各次測力計的讀數(shù);5、分析實驗數(shù)據(jù)得出的結(jié)論:使用定滑輪不省力,但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。5,定滑輪和斜面能組成的機械有什么用途
桿杠:凡可繞著一固定點而轉(zhuǎn)動的硬棒,均可視為“杠桿”。 支點:杠桿轉(zhuǎn)動時所繞的固定點即為「支點」。 施力與施力臂:吾人施于杠桿上的力,稱為「施力」。施力的作用線到支點的垂直距離,叫做「施力臂」。 抗力與抗力臂:杠桿所受阻力,稱為「抗力」??沽Φ淖饔镁€到支點的垂直距離,叫做「抗力臂」。 杠桿的種類: 根據(jù)支點、施力點、抗力點的相關(guān)位置可區(qū)分成下列三種。 第一類杠桿: 支點位于施力點與抗力點之間。剪刀及拔釘錘即屬于此類杠桿。 第二類杠桿: 抗力點位于支點及施力點之間。手推車、胡桃鉗、開瓶器、裁紙刀即屬此類杠桿。 重要優(yōu)點在于可以較小力量舉起或移動較重的重物。 第三類杠桿: 施力點位于支點及抗力點之間。彎曲在肘部的手臂、鑷子、筷子、掃帚即屬此類杠桿。 優(yōu)點在于增加施力所推動物體的速度,所移動物體的距離較第二類杠桿所移動的距離遠。 杠桿的作用原理: 利用杠桿,有的是為了省力(代價是施力的移動距離加長),有的是為了加速(代價是運用較大的力),有的是為了獲得方向改變的效果。不管其目的如何,當(dāng)杠桿在施力與抗力作用下平衡時,由杠桿原理可知施力對支點產(chǎn)生的力矩必等于抗力對支點產(chǎn)生的力矩。即 施力x施力臂=抗力x抗力臂 (1)若施力臂>抗力臂,則施力<抗力,此杠桿可省力,但施力的移動距離加長。 (2)若施力臂<抗力臂,則施力>抗力,此杠桿不能省力,但施力的移動距離較短。 (3)若施力臂=抗力臂,則施力=抗力,此杠桿不省力亦不省時,但可獲得方向改變的效果。 參考資料:杠桿應(yīng)用歷史 輪軸:由兩個半徑不等的圓輪,固定在同一軸心上,這種機械稱為輪軸。 輪軸事實上是杠桿的變體,若把軸心當(dāng)做支點,則輪半徑r是輪上作用力的力臂,而軸半徑r是軸上作用力的力臂,此時的輪軸恰為支點在中間的杠桿。 輪軸的應(yīng)用: (1)若施力在輪上時,由于施力臂較大,因此施力會小于抗力,此時的輪軸必省力,而代價則是施力移動距離加長。 (2)若施力在軸上時,由于施力臂較小,因此施力會大于抗力,此時的輪軸必費力,但施力的移動距離較短。 (3)門的喇叭鎖是輪與軸的例子。圓形把手的半徑較穿過門的心軸為大。使我們能以較小作用力來旋轉(zhuǎn)心軸。若是取掉圓形把手只靠心軸本身來旋轉(zhuǎn),將發(fā)現(xiàn)沒有輪軸機械的幫助,旋轉(zhuǎn)軸心非常困難。其他如:方向盤、螺絲起子等也是輪軸的應(yīng)用。 參考資料:輪軸其他應(yīng)用 滑輪:邊緣有凹槽,能繞中心軸自由旋轉(zhuǎn)的心輪,稱為「滑輪」,可分為定滑輪與動滑輪兩種。 定滑輪:滑輪的軸固定不動的,稱為「定滑輪」。 (1)定滑輪可視為支點在中間,且兩臂等長的杠桿應(yīng)用。以定滑輪吊起重物時,繩上施力與物重相等,即不會省力。 (2)使用定滑輪吊起物體時,只是為了改變力的作用方向,達到操作方便的目的。 (3)使用定滑輪時,繩子拉力的方向和拉力的大小無關(guān),此因拉力的方向總是和臂垂直,故物體被拉升的方向與拉繩子的方向無關(guān)。 動滑輪:滑輪的軸可隨物體上下移動),稱為「動滑輪」。 (1)動滑輪可視為抗力點在中間,且施力臂為抗力臂兩倍長的杠桿的應(yīng)用。 (2)以動滑輪吊升物體時,繩上施力的大小約為物重的一半,可以達到省力的效果。 (3)使用動滑輪時,拉力的大小和拉繩的方向有關(guān)。拉力f的大小視拉繩方向和垂直方向之夾角的增加而增大。 參考資料:滑輪應(yīng)用歷史 斜面:和水平面成傾斜的光滑平面,稱為「斜面」。 以斜面裝置拉動滑車至高處的施力,比直接吊起滑車至高處的施力要小,也就是說,斜面可以用較小的力將物體臺至高處。 斜面愈長或斜面高愈短即斜角愈小,則愈省力。 斜面的應(yīng)用: (1)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應(yīng)用斜面的原理而達到省力的目的,如樓梯、蜿蜒而上的山路等。 (2)若將兩個斜面結(jié)合在一起,則形成一種稱為楔(或稱為劈)的簡易機器。楔在切割并分裂東西非常有用。刀、斧及人類門牙均為楔的例子。